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99年3月20日 浸水營古道

浸水營古道和八通關古道、能高越嶺道並稱台灣三大古道。

這條人跡往來百餘年的古道,西端起自屏東縣枋寮鄉的水底寮,經玉泉村(石頭營)、新開村(崁頭營)、歸化門、力里、大樹林、浸水營、出水坡、姑仔崙,終至東端台東縣大武鄉的加羅坂部落。

浸水營國家步道早年為原住民與漢人之間進行交易的通道,也是平埔族馬卡道人移居台東的道路。後來受到「牡丹社事件」影響,清廷為開山撫番,派遣兵工開闢越嶺道。光緒8年,清朝官員周大發等人負責監修此一路線,緣於古道起點附近有三條崙石頭營的屯軍負責古道防務,因此清代地方誌將此道稱為「三條崙道」。

日治時期,日本人亦8次修建清朝的三條崙道,使之成為鎮壓當地原住民排灣族的理番道路,也因為道路經過最高的警備據點為浸水營,所以路名不沿襲舊名,而被稱為「浸水營越嶺道」,經拓建的浸水營越嶺道路徑大致與三條崙道相同。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姑仔崙舊社」、「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清代營盤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值得一提的是胡適的父親胡鐵花於清光緒十八年曾在台灣任職台東知州,當時便是利用這條古道過去台東述職的。

在1935年日人打通南迴公路取代之後,它才逐漸被荒煙蔓草所淹沒。近幾年來,在當地文化社區團體和林務局的開闢整修之下,才又重現風華。

如果由大漢林道23.5公里處的起點往終點(台東的加羅板部落),是一路的下坡。我們這次是從台東的終點往起點的方向走,是一路的上坡。稍有挑戰性。

去年88水災之後,大漢林道入口處有崩塌的情況;台東出口處到加羅板部落須走茶茶牙頓溪,若雨季來臨恐無法通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